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大豆种业良性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05 来源:管理员 阅读:688次

关于推动大豆种业良性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组成由朱丽英副主席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大豆种业发展情况与省、县(市、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开展联动调研,深入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市重点企业以及省农科院黑河分院等科研院所,采取实地走访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全方位摸清大豆种业发展总体情况,查找梳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针对性发展路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黑河市大豆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现状

黑河是中国大豆之乡,独特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寒地黑土、安全的生产环境,造就了黑河大豆的黄金品质,异黄酮、β-胡萝卜素等生物功能性成分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全力打造黑河大豆品牌,大豆产量持续增长2021全域大豆播种面积2172万亩,总产量284万吨,占全省近1/3、全国1/7以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先后获批国家大豆区域性繁育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大豆生产基地、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基地。

(一)着力做好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黑河市的种子资源都保存在各个育种单位,省农科院黑河分院、五大连池市圣丰种业和北安大龙种业目前保存各类大豆种质资源10000余份,包含俄罗斯、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大豆资源、黑龙江流域及漠河高寒地区的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在野生大豆资源利用方面,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已利用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创制一批高蛋白、高油、特用芽豆新品系,应用前景看好。培育出典型优异品系黑科77、金源701等一大批创新材料。在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方面,以省农科院黑河分院为代表的育种单位,对种质资源的生育期类型、籽粒性状、植株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与评价,近5年完成了约2000余份大豆种质的系统评价,建立了耐密植、耐冷、耐盐碱评价技术体系,共筛选出优异种质100余份次,利用各类外引资源配置杂交组合500余个,为拓宽早熟大豆遗传基础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创制出一批以高蛋白、高油、抗病、抗逆各类中间材料,为进一步育种利用奠定基础。

(二)大力推进大豆种子基地建设。黑河市域内有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农垦北安农科院和农垦九三农科院3个科研院。种子企业与省内科研院校合作分别建立了崎峰、宏图农业科技、华疆、昊疆农业等9个具有够独立研发大豆新品的研究所。育成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黑河系列、华疆系列、昊疆系列、黑科系列等高油高蛋白品种及特用大豆品种300个。有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市3个国家大豆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和孙吴县1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市有大豆种子生产企业45家,具有年加工37.2万吨,仓储30万吨的能力,大豆种子生产基地面积230余万亩,产量36.8万吨,年制种量在1万吨以上企业72021年销售大豆良种20万吨,可供3500万亩用种需要。强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及大北农集团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建设,落实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种试验基地建设536亩,试验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列入十四五农业专业领域科研试验基地和现代科技示范基地。全市大豆种子生产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大豆品种195个,除满足我市大豆良种供种外,还销往黑龙江省内其他市(地)及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北方春大豆主产区,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黑河成为全国最大的大豆良种集散地。

(三)科学优化种子资源区域化布局。黑河市域内有第三、四、五、六共4个积温带,目前各积温带主要种植的大豆品种有:第三积温带有绥农44、东生7、东生1等,平均亩产180—210公斤;第四积温带有:黑河43、合农95、黑科60等,平均亩产170—200公斤;第五积温带有:黑河45、嫩奥5、昊疆2、圣豆43等,平均亩产160—190公斤;第六积温带主要种植的大豆品种有:华疆2、北豆43、黑河49等,平均亩产140—170公斤,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超过大豆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2021年黑河市大豆制种企业在繁大豆品种227个,推广面积居前5位的品种分别为黑河43、克山1号、登科5号、合农95、黑农84。其中推广50万亩以上的大豆品种26个,推广100万亩以上的大豆品种6个,推广500万亩以上的大豆品种1个(黑河43号)。黑河43号已连续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突破1亿亩。

积极推动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黑河域内种子企业总体来多为小微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品种多、杂、乱,繁育品种以买断黑河域内大豆育种科研单位培育的品种为主。目前黑河市还没有由国家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企,域内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主要有北安市大龙种业、五大连池市圣丰种业、嫩江市远东种业、孙吴县昊疆种业等十余家企业,正朝着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北安市大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有标准化生产车间2条,标准化种子贮藏库6个,种子质量检测中心一处。成立了龙达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育种后代材料万余份,育成品系千余份,累计审定大豆新品种16个,其中包括鲜食大豆品种2个、特用双青大豆1个。公司年生产经销大豆种子近2万吨,推广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公司销售网络南到吉林省北部,北至大兴安岭地区,东到吉林省珲春市,西至内蒙古牙克石境内共辐射三省一区几十个市县。黑龙江圣丰种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为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资产总额1.02亿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圣丰院士工作站东北育种中心,组建了以盖钧镒院士为首席科学家、老中青科技人员相结合的研发团队。拥有种质资源1528份,高标准育种基地1035亩,生态适应性测试点23个,品种审定绿色通道2个,建成了从资源圃、杂交圃、选种圃、鉴定圃到多点测试、品种自主审定全流程的商业化育种体系。2017年承担了国家十三五北方极早熟大豆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项目,201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东北大豆种子行业取得领军地位。       

二、我市大豆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大豆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种业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我市绝大部分种子企业不具备种子研发能力,企业基本没有高层次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还停留在简单的种子生产和经营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匮乏,规模经营水平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引进圣丰这样的大企业,种子研发也主要在山东总部,在我市主要为繁推阶段。二是大豆育种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理论基础研究薄弱,目前我市育种技术手段仍以常规杂交选育为主,生物育种、分子育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用于辅助选择,繁育周期长。大豆高产育种理论与材料创新不足,制约了超高产大豆品种培育,大豆单产不稳。三是种子研发机构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合力。在现有机制下,推出的新品种过快,主栽品种更换过频,2021年我市在繁新品种227个,不利于良种推广。四是大豆种子利润低、竞争力大,不利于种子企业发展。由于大豆是自交作物,农民可自留种子,加之目前有些种子企业繁育的品种质量不高、增产效果不显著商品化率较低每市斤种子与商品豆的差价0.2—0.5元,因此,大豆种子效益较经营杂交作物种子效益相差很多,种子商品率只有35%—40%左右,且市场波动较大。五是土地流转的价格连年上涨,带来了流转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种子企业的风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六是大豆良种繁育体系体制与机制不健全。品种选育与开发推广大部分分别在科研机构与企业两个独立体系内运行,育繁推需要有效衔接。七是种子市场管理亟待加强,大豆种子经营市场存在白包商品和盗包假种子现象,扰乱了大豆种子市场,影响我市大豆种子产业的健康有序和长远发展。

三、加强大豆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建议

加强大豆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好种业翻身仗和党的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整合各种要素,全力支持种业发展。一是全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扶持。近几年五大连池、北安先后争取到国家、省现代农业(大豆种业)产业园、大豆种子繁育基地等项目,大豆种子企业群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育繁推有机结合的态势。而我市经济和科技发展较为落后,必须全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扶持。二是力争国家大豆科技创新园区落地黑河。目前我市大豆产业大而不强,品牌不响、技术不优,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园区落地必将加速我市大豆产业发展。三是高水平建设五大连池国家现代农业(大豆种业)产业园,从市级层面整合资源,在政策、用地、税收等方面向产业园倾斜,高水平建设五大连池市国家级大豆种子生产基地,打造大豆种业振兴的龙头。四是加大对大豆育种科研机构扶持力度。对于驻我市省属科研机构,使其在人才引进、评优评模等方面享受市直单位同等待遇,科研试验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范畴。

(二)全力开展高产大豆育种攻关。一是组织联合攻关。我市域内有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农垦北安农科院和农垦九三农科院3个大豆科研院,9科研所,成果显著,科研力量雄厚,但相互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作用,有效衔接域内大豆育种科研机构形成合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全国知名大豆育种专家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引进生物分子育种、基因育种等先进技术,提升育种水平。二是开展配套技术研究。适当稳定主栽品种推广年限,防止品种更新过频过快,围绕主推品种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充分释放良种生产潜能、特性。

(三)规范繁育流程,着力提高大豆良种生产质量。一是严格制定并落实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完善四圃繁育体系,根据繁种计划和企业经营目标,建立适当规模原原种圃、原种圃、良种圃、大田种子生产圃,严格实行轮作制和生物隔离要求,禁止用一般生产田做种子田。加强四圃基础建设,原原种圃、原种圃要固定地块,配套完善的排灌设施,引进物联网做到时时跟踪监测。良种圃、大田种子生产圃要稳定核心区,适当配套排灌系统,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二是建立制种监管体系,规范繁育流程,强化田检种子监管部门要按比例要求到田间进行检疫性病、虫、草害和纯度检验。企业技术人员要逐地块做好田间去杂提纯工作,确保种子生产质量。加强制种监管,支持鼓励引导制种企业按照《种子应用指南》进行繁种,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程序。

(四)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发挥骨干种企优势,鼓励有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自建研究机构,开展育种、材料中式、田间检查等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项目向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倾斜,完善种业公司+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承包关系相对稳定的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三是加强与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国内高端大豆种业产业集群,引领域内种业提档升级。

(五)持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一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品种权保护相关配套法规、条例,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禁买卖品系二是强化种子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升监管能力水平,加强对种子企业大豆种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全环节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三是加大种子法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加强种子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工作通过提升大豆种子生产质量、严格执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综合措施,治理白包种子,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