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委员>会议发言

关于积极推进省际间交流合作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1-03 来源:管理员 阅读:882次


市政协委员、爱辉区政协副主席  孟宪辉

“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是在复杂的自然和人类活动条件下形成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也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分界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李克强总理围绕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提出了“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这一重大课题。为此,中科院专门研究并提出了“一线、两城、三国、九省的美丽中国中脊带”国家战略的构想,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北方“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南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为爱辉和腾冲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一、爱辉、腾冲“两城”开展省际交流的实践探索

2014年爱辉区政协赴云南腾冲开展对接考察,首开双方的“破冰之旅”。随后两地开启互访,缔结为友好城市,并围绕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设计方案对接考察,实现了东北亚、东南亚市场跨空间互联。2018年10月,黑河市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建成开放。为进一步推动美丽中国“中脊带”区域联盟合作迈上新台阶,2022年,进一步促成了两个地区书记互访,开启两地全方位交流合作。双方商定在前期友好城市合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旅游、商贸、人才等领域合作,促进爱辉区与腾冲市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赢,以实际联动续写“爱辉腾冲”手足深情。

二、推进美丽中国“中脊带”文旅产业融合几点建议

    破解著名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两侧所代表的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中国东、中、西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瑷珲-腾冲线”沿线地缘、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加强和促进省际间合作交流,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整合盘点省市优势资源,为承接政策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最北端创造条件。“瑷珲-腾冲线”在我省境内共有两个节点城市----黑河市爱辉区和齐齐哈尔市,无论是爱辉的“一城两国”,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齐齐哈尔的“湿地鹤鸣”,还是省内美丽中“中脊带”辐射区域独一无二的“青山秀水”和“广袤黑土”,都可堪龙江振兴及对外推介的底牌和名片。建议省、市在全局设计和战略谋划方面,积极整合放大上述优势资源,在爱辉、腾冲等“中脊带”城市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并依据带内不同地区人口、区域产业发展等因素,进行差异化保护、发展与利用,适当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未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选择谋划合适时机路径,为积极拓展美丽中国“中脊带”省际交流合作提供保障。加强爱辉、腾冲等沿线城市顶层对接和政策加持,对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有重要意义。建议省、市通过开展省际对接交流、建立省际合作机制,加强“瑷珲—腾冲线”相关课题研究,并有针对性在爱辉、腾冲确立课题,及时在沿线节点城市发布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并定期举办学术论坛(比如“瑷珲—腾冲线”人居论坛、“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积极邀请有关国家部委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逐步扩大论坛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县(市)级合作升级并取得实效提供政策、理论、资金支持等全方位保障

(三)科学应对诸多严峻挑战,为培育壮大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新业态创造优良环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四大经济”的战略部署。纵观“瑷珲-腾冲线”两端及沿线各节点城市,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发展态势各具特色,为实现各地优势互补、产业升级进而激发各自内生动力提供了充分条件和广阔空间。建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线城市,遴选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积极申报国家和世界级遗产名录,设立“瑷珲—腾冲线”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定向扶持“瑷珲—腾冲线”线文化旅游项目。鼓励支持引导更多旅行社、汽车俱乐部、民宿和汽车营地等专业组织加大投入,积极扩大省际间服务合作对接,协调大理、丽江、成都、延安、张家口、呼和浩特、五大连池等旅游城市,共同打造“瑷珲—腾冲”线旅游联盟。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放大激活美丽中国“中脊带”发展内生动力创造条件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四流”涌动,是获得发展先机的必要条件。建议省、市以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为契机,改造铁路、公路、国道、省道和民用机场,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骨架,以普通铁路、国省干线、民用航空机场为基础干线的路上和空中走廊,构建纵贯“瑷珲—腾冲”的“东北—西南”交通大通道,促进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东北—西南”交通与贸易往来畅通。逐步形成以哈尔滨、呼和浩特、太原、西安、银川、兰州、成都、昆明等省会城市为枢纽,以沿线重要城市为集散地的经济大动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