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2
  3. 3
  4. 4
  5. 5
  6. 6
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委员>会议发言

关于创新乡村人才引进培养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1-03 来源:管理员 阅读:613次

政协孙吴县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面对这个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如何想方设法培养人才、汇聚人才,不断推动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强化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助推和支撑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孙吴县在引进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两年来,孙吴县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坚持搭台聚才“拓增量”,“铺路架梯”拓展人才渠道。制定出台《孙吴县人才引进办法》,借助“校园引才专场招聘会”、特岗教师和 “三支一扶”大学生招聘等形式,打造优秀毕业生“实习—就业”直通车,为乡镇引进各类人才122人。依托孙吴特色主导产业,申报建成“大豆院士专家工作站”“安格斯肉牛专家工作站”“长乐山大果沙棘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天富(中国农科院博士)、赵晓川(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主任)等专家团队,研创了“沙棘风味图谱”、汉麻材料加热地板,推广了安格斯牛养殖育肥、大豆高效增产等新技术。

(二)坚持培优育才“补能量”,迸发人才活力。实施乡村振兴能力提升计划,以乡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创业带头人为对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余人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设面点、焊工、饲养、计算机、电子商务等多门实用型课程,培训乡村人才900余人次。

(三)坚持精准用才“盘存量”,“量体裁衣”发挥人才作用。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新选拔乡镇干部50余人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186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工作。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伙伴行动”,选派70余名农技人才与乡村村精准对接,“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经验,为乡村种养殖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二、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困难

虽然孙吴县在乡村人才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引进人才平台少,寻觅人才视角不宽。人才来源主要依靠大专院校毕业生招考,且985、211院校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不多,更留不住。二是特殊行业人才断层,爱护人才招法不多。教育、医疗等行业与其它地方相比发展空间不足,导致原有人才外流。三是自主培养人才能力不足,育才载体不丰富。人才培养载体少,专业人才知识更新慢,跟不上乡村振兴发展要求。

三、今后在引用人才方面的工作建议

为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提出如下三方面建议:

(一)多角度用好“觅才”镜,“求”人才不拘一格。依托《孙吴县人才引进办法》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在继续传统方式招引人才基础上,更加注重寻觅人脉资源广、发展眼光高的创新型领导人才,达到“一鸟鸣而百鸟唱、一脉通而百脉通”的效果。

更多柔性引进专家型人才。持续抓好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引导专家积极为孙吴发展建言献策,助推孙吴“土特畜农”产品精深化发展。

努力吸引返乡创业。发掘一批在外地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意愿建设家乡的“能人”和大学生人才返乡,引导更多的“老乡”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力争取得“外来和尚本地僧共同念好本地经”的效果。

(三)多方式办好“爱才”事,“护”人才不遗余力。

推行人才无忧服务提升行动。加大乡村优质企业人才服务力度。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领办创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在审批办证、项目资助、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对接服务,全面提升乡村人才的“认同感”“荣誉感”。

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注重把政治条件成熟的大学生两创人才及时发展为党员,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促使两创人才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提高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多维度筑好“育才”巢,“留”人才不打折扣。

建立人才外流监测预警机制。注重本土人才挖掘和待遇提高。把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挖掘出来,对他们进行重点跟踪培养,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提高引进人才服务保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看望慰问等方式,了解人才在岗位选择、政务办理和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工作和生活方面需求,实行双向选择,落实对口岗位、“一站式”服务、“人才公寓”、教育、医疗优先等方面政策待遇,及时解除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营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促使人才安心为孙吴振兴发展献策出力。

 

 



友情链接